5月30日,在位于“铁匠之乡”济南章丘的山东伊莱特重工股份有限公司,举行了其大锻件项目投产及全球最大整体轧环的下线仪式。该轧环直径16米,重126吨,打破了原世界最大锻环直径10米的纪录,将我国环类、筒类锻件的制造能力一举提高到世界领先水平,新旧动能转换大潮下,中国制造再立新功。
整体轧环、轧筒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工业基础部件,通常被用于各类大型装备的大载荷、高承压的部位,如核反应堆压力容器、重型火箭、重型炼化、超大盾构机、海上风电等都能见到它的身影。
整体轧环、轧筒技术由于节省能源、近净成型、高产高效,被视为一种绿色锻造技术,目前全球掌握单重100吨以上轧环技术的企业屈指可数,此次投产的伊莱特大锻件项目,因其最大外径16米、高度3米、单重200吨的极限制造能力受到国内外行业的广泛关注。
在伊莱特大锻件事业部车间,记者看到这里一改人们印象中傻大黑粗的传统锻造企业印象,整洁明亮的车间里,摆满了目前国内乃至全球最新的数控化、自动化、智能化锻造、热处理和机加工设备。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全球最大的轧环轧筒机,其地上地下22米总高度相当于7层楼,其2500吨/1250吨的径向轴向轧制力,是目前全球轧制力最强大的轧环轧筒设备。
据悉,该项目总投资6亿元,年产各类超大型锻件10万吨,预计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,但整个项目却仅需要80多名员工,人均年产值2000多万,这在近年来并不景气的制造业企业里实属罕见。
谈及新旧动能转换,伊莱特总裁牛余刚先生介绍说:“一是得益于我们深刻领会了动能转换的意义,大刀阔斧地引进新设备新技术,通过设备效率提高人均产值;二是我们认定了动能转换的巨大市场潜力,未来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,一定离不开大锻件、大制造。
牛余刚总裁还告诉记者,动能转换要先转思想,克服惯性思维,不要一提转换就转行,尤其对很多基础性产业的制造业企业,大量流失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制造水平,这就更要企业耐住寂寞,心无旁骛。其实,通过装备升级、技术升级,一样可以实现新动能。我国拥有庞大的基础性产业,在发展新产业、新业态的同时,如果再走出一条传统产业高新化的道路,那么对进一步完善国内的制造业生态和经济发展后劲无疑大有裨益。